2009年3月11日

最新消息

速報!!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!?
太窮!?劇場導演走上絕路!?

【野墨坊】劇團正積極製作將於四月份推出的新戲《窮鬼》,導演陳世文卻自行宣布「導演死了」的消息。

歐美國家的劇場發展,早已歷經「文本劇場」、「導演劇場」、「演員劇場」發展至「觀眾劇場」。然而,台灣劇場承接西方體系的部分,卻常久停留在「導演劇場」的概念上。導演通常凌駕於劇本及演員之上,掌控一切元素,甚至偶爾失去分寸,狂妄地對觀眾說教。

「這樣,演戲就很無趣了啊,不管是演員還是觀眾都會覺得很悶吧?」
陳世文如此表示,
「一場演出最重要的兩個元素,絕對是表演者跟觀賞者。導演應該跟劇本、燈光、音樂、舞台、服裝…等元素一樣,盡力地支援表演者,而不是支配表演者。」

表演藝術有別於其他種類藝術的特質之一,是不利傳播的時地限制。但反過來思考,這樣的限制,也才讓每一場演出變得獨特而可貴。如果將「觀眾進入劇場欣賞一場演出」也視為整個演出活動的環節之一,那麼創作者著實沒有剝奪觀眾參與演出的權力。

不可否認,無論劇場的形式為何,只要創作群有心與觀眾共享演出的過程,那麼觀眾肯定能樂在其中。也無須介意演出是以文本、導演、演員或觀眾為主要取向了。
然而,羅蘭巴特宣布「作者之死」已經三十幾年,西方戲劇也在觀念上不斷更新,台灣劇場卻仍然呈現由導演霸佔的局面。劇本創作貧乏、演員活力下降、成人觀眾流失,在在顯示出導演主導劇場的狹隘視野,同時限制了劇場的可能性。
這是「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諸葛亮」的簡單數學題。一個人的才華,很難比三個人的創意更有趣味性。
於是,在【野墨坊】的新戲《窮鬼》中,三名演員―施璧玉、黃馨君、楊翊―都接受了為期八個月到三年不等的表演訓練。訓練的重點除了表演技巧的加強之外,主要側重在觀念的啟發―表演者必須充分理解自己做為一名創作者的身分與位置,並以這個身分自律自重。也期望藉由這個開端,讓台灣劇場注入更多的活力。

「這樣講或許有點嚴重,可是積疾需要猛藥。」
陳世文略顯無奈地笑著說,
「台灣劇場的導演,早就該死了。」

1 則留言:

purespirit 提到...

您好,我是那天在高雄與導演作訪談的Catherine 需要請劇團提供幾張排練或是劇照..請email給我喔!! cathysswu@gmail.com 我把導演的email弄丟了~~sorry~~~
Thanks!!